中国粉体网讯 2024年,由南京中医药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段金廒教授牵头的“经典方剂类方研究模式与中药配伍禁忌规律性发现的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同年,段金廒教授、张森副教授指导的“苷来科技”团队在科研科创上取得新突破。苷来科技团队聚焦中药废弃物高值化利用策略,开辟“中药渣处理-苷元释放-糖苷合成-附加值提升”综合利用产业链。中药资源循环经济是段金廒教授率先提出的创新理念,也是解决中药资源循环利用卡脖子问题的关键所在。
段金廒教授
个人简介:
段金廒,1956年生,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南京中医药大学原副校长、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获得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入选全国首届“岐黄学者”中医药领军人才工程,带领团队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任中药资源产业化与方剂创新药物国家地方联合工程中心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资源循环利用重点研究室主任、江苏省中药资源产业化过程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兼任中国自然资源学会中药及天然药物资源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中药协会中药资源循环利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
长期致力于中药资源化学与资源循环利用、中药功效物质与配伍关系研究的科技创新及学科建设工作。创立了中药资源化学新兴交叉学科,开创了我国中药资源循环经济与绿色发展新领域,引领了我国中药资源领域的创新发展。创建中药功效物质研究技术体系、中药配伍禁忌基础研究方法学和技术体系,为临床安全有效用药和创制中药新药提供了重要支撑。
作为国家“973”首席科学家先后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级项目20余项;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580余篇,SCI收录260余篇。连续七次入选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主编学术专著10余部;作为总主编出版“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本科系列规划教材,填补了该类教材空白。已获授权专利120余项。研制中药新药、新药材及功能性产品18个。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部省级科技奖励10项以及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传统“方剂”“配伍”的现代“正反”论证
中药的核心就是配伍,配伍得当可以增效减毒,配伍增效可以获得1+1>2的效果,而配伍不当则可能适得其反。”段金廒表示,中药配伍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是涉及国计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亦是中医药传承创新的重要课题。
“祖先留下的东西,要用现代科学技术,把它的科学内涵说清楚。”提到中药配伍的有效性,段金廒工作之初就在思考,作为历代医家临床经验的结晶,中医方剂浩如烟海,仅南中医主编的《中医方剂大辞典》就收录了近10万首,如此的庞大体系是如何衍化的?又该怎样找出它的内在规律性,创建一个可供推广的研究范式?
经过20余年的坚守,段金廒带领团队创建了基本方与衍化方的典型性与系统性、结构特征与衍化规律、功效取向与机制差异、功效物质与量-效关系的四层次经典方剂类方研究模式;构建了客观反映方剂类方病症、结构、功效、物质、量效五单元的关键技术群;系统揭示了四物汤类方养血和血调经止痛功效、三拗汤类方宣肺止咳平喘功效的物质组及其共有和特征性功效成分群,阐明了基本方与衍化方针对证候与疾病两相不同时段的特定量-效关系及生物学机制。研究成果创制中药新药三拗片及转化应用于临床实践与创新产品开发,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
另一方面是中药配伍的安全性。经典方剂类方以基本方为核心,根据辨证论治原则加减衍化而成系列,是中医方剂传承发展和临床应用的基本方式之一,而对配伍禁忌的认识保障了方剂衍化发展与临证应用的安全性。历代医家在实践中总结出中药“十八反”,至今为临床所遵循,但其科学内涵仍是中医药现代化中迫切需要阐释和解决的重大问题。
基于此,段金廒团队创建了符合中医药特点的致毒/增毒、降效/减效多元研究模式及多类型毒-效物质相互作用、量-毒关系与拐点判定、潜在毒性发现、联合用药安全预警等关键技术;系统揭示了经典配伍禁忌特征、量-毒-效关系、配伍环境与宜忌条件等,回答了“十八反”反与不反以及为什么反的科学难题;发现了功效取向类同、药材基原与化学成分结构近似的药味合用具有类同的禁忌形成规律性;科学诠释了反药同方配伍毒-效关系和病证宜忌转化条件等。创新发展了中医药配伍禁忌理论。
这些成果对于中医药人才的培养、临床医师在方剂与药物运用上的精进均大有裨益,也为创新药物的研发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指导。其深远意义更在于揭示了中医药体系内部蕴含的规律和逻辑,为学界深入开展该领域研究建立了最根本的认识论与方法论,创建了可推广的研究范式,推动了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将中药下脚料“变废为宝”
从沈阳药科大学毕业以后,段金廒赴宁夏工作,从那时起他就对宁夏的资源、中药材产业有了一些认识。在中国药科大学读博期间,他又受到自己导师的启发:药材种植面积越来越大,但是在采收药材的时候,只是用了一个部位、一朵花、一条根、甚至一个种子,别的全浪费了。怎么物尽其用,能够把老百姓的利益得到延伸,值得思考。
而今段金廒教授已年近古稀,但他40多年如一日,跑遍全国各地药材生产一线,围绕中药资源产业化过程中的非药用部位、废弃物等开展科学研究,让这些以往“不受人待见”的废弃物变为市场“新宠”。
多年来,段金廒团队先后对银杏、芡实、甘草、黄芪、金银花等中药材非药用部位、废弃物及副产物中产生的下脚料进行资源化利用,将其转化为新医药及健康产品、新资源药材、纤维素酶等资源性产品,并在中药农业、中药工业领域得到有效推广应用,释放出了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变废为宝”成效喜人。
作为我国中药资源学领域的领军人物之一,段金廒一辈子都在从事中药资源化学和中药资源循环利用的研究与实践。尽管在数十年的科研生涯中,段金廒成就斐然、贡献卓越,他却表示,在科研之路上,自己永远是一个行者,未来仍有很多梦想需要与科研伙伴们一起实现。
参考来源:
南京中医药大学官网
段金廒教授、张森副教授指导的“苷来科技”团队 在科研科创上取得新突破
段金廒教授|3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永做科研之路上的行者!
40年如一日 他在中药废弃物中“寻宝”
段金廒:“三牛”精神育桃李 | 2022江苏教师年度人物
段金廒教授 | 中药资源化学学科引领中药资源全产业链循环利用与绿色发展的创新与实践
(中国粉体网编辑整理/青黎)
注:图片非商业用途,存在侵权告知删除
2025-04-18
2025-04-16
2025-04-08
2025-04-07
2025-04-07
2025-04-07
2025-04-07
2025-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