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粉体网讯 1月11日,石药集团(1093.HK)公告,集团附属公司石药集团中诺药业(石家庄)有限公司开发的盐酸米托蒽醌脂质体注射液(10ml:10mg)已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药品注册批件,用于治疗复发或难治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
(图片来源:石药集团公众号)
该产品为本集团自主研发的抗肿瘤纳米药物,也是全球首个上市的米托蒽醌纳米药物,打破了中国在纳米药物研发领域多年没有创新药物上市的局面。该产品具有完全知识产权,发明专利已在中国、美国、欧洲、日本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获得授权。该产品的研发获得了“国家重点研究计划”、“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等多项国家课题的资助。该产品的设计采用了独特的载药、释药技术,从而保证了给药后,纳米粒子可以有效的在肿瘤富集,并合理地释放药物,进而提高药物在肿瘤的生物利用度,从而产生显著改善的疗效和安全性。该产品的理性化设计也避免了纳米药物容易出现的皮肤毒性和输液反应。
(图片来源:石药集团公众号)
临床研究数据显示,该产品的临床使用剂量可以大于24mg/m2,显著高于米托蒽醌普通注射液的临床使用剂量(10~12mg/m2)。该产品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同适应症的其它药物。该产品为广谱抗肿瘤纳米药物,目前的临床研究数据表明,该产品对卵巢癌、头颈鳞癌、胰腺癌、乳腺癌、小细胞肺癌、NKT细胞淋巴瘤、软组织肉瘤等多个瘤种都有显著改善的治疗效果。
近年来,随着纳米技术的不断发展,纳米药物可以延长抗肿瘤药物的半衰期、提高制剂的载药量,且靶向性强、生物安全性较好。相对于正常组织,一些特定的大分子物质在实体瘤血管丰富、血管壁间隙较大和肿瘤淋巴循环缺失的条件下,更易渗透进入肿瘤组织并长期滞留,这一现象被称为实体瘤的“高渗透长滞留效应”(EPR),纳米药物可通过EPR效应促进其在肿瘤组织中的渗透与滞留。此外,纳米药物还可通过选择性识别肿瘤细胞中高表达的受体和抗原,从而实现对肿瘤细胞的主动靶向作用。
总体来说,纳米药物能够保护负载组分、提高肿瘤组织药物蓄积和瘤内穿透、降低对正常组织的毒副作用等,在肿瘤治疗方面显示出极大的应用价值和开发前景。截止目前,已有16个抗肿瘤纳米药物获批上市(聚合物-药物偶联物和抗体-药物偶联物未包括在内),脂质体8种、聚合物胶束3种和纳米粒5种(无机纳米载体2种),包括静脉注射、口服和瘤内注射3种给药途径(下表)。此外,还有大量的纳米药物处于临床研究阶段,涉及近200个临床试验。
(图片来源:王朝辉等.抗肿瘤纳米药物的临床转化进展及展望 )
将脂质体、纳米凝胶、聚合物胶束等纳米载体与药物相结合,可制备纳米药物,不同纳米载体的结构示意图如下图。Bi等利用转铁蛋白偶脂质体负载虫草素,增加了肝癌细胞对虫草素的内吞,通过促进活性氧的产生,诱导肝癌细胞凋亡。Pacardo等以多功能纳米金棒为载体,在紫外线和红外线的双重照射下可协同杀伤宫颈癌细胞。Mehra等制备的负载阿霉素的多壁碳纳米管TPGS-MWCNTs,可通过内吞机制杀伤肿瘤细胞,延长药物在体内的滞留时间。有研究将树突状大分子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抗体Flt-1相结合,负载吉西他滨,可高度靶向小鼠胰腺癌细胞,增加了药物在肿瘤组织中的富集。Zhang等将siRNA与外泌体相结合,可显著下调HGF的表达,抑制肿瘤血管的生长。
不同类型的纳米载体
(图片来源:代献花等.基于纳米载体的抗肿瘤药物研究进展)
目前,抗肿瘤纳米药物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前所未有的机遇。Covid-19mRNA疫苗的成功使人们对纳米药物有了较好的认识和接受度。抗肿瘤纳米药物在改善癌症治疗效果等方面显示出极大的应用价值和开发前景。
为规范和指导纳米药物研究与评价,2021年8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发布了《纳米药物质量控制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纳米药物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和《纳米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
随着各界对基础研究的日益重视、递送体系的持续创新、制造技术的不断革新、指导规范的逐步完善、临床研究的进一步标准化及支撑技术(人工智能、单细胞测序等)的快速发展,必将更好地推动纳米药物的研发进程。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将有更多的纳米药物应用于临床,革新肿瘤治疗模式,真正发挥创新成果保障人民健康的作用。
参考来源:
1、石药集团:重磅!石药集团上市全球首个米托蒽醌纳米药物
2、王朝辉,刘玉玲.抗肿瘤纳米药物的临床转化进展及展望
3、代献花,张廷英. 基于纳米载体的抗肿瘤药物研究进展
4、张金超,梁兴杰. 创新抗肿瘤纳米药物: 机遇与挑战
(中国粉体网编辑整理/青黎)
注:图片非商业用途,存在侵权告知删除
2025-01-17
2025-01-10
2025-01-08
2025-01-06
2024-12-26
2024-12-25
2024-12-19
2024-12-16